白陽聖廟 一貫道祖師紀念館
  • 首頁
  • 白陽三聖
  • 各前人輩
  • 參訪朝聖
  • 影音媒體

文化  盧燕清老前人

3/23/2021

 
圖片
累世有修得求天道
盧燕清老前人生於一九一七年民國六年歲次丁巳年十月二十八日,台北市人。幼時家境清寒,養成刻苦耐勞,任勞任怨的性格,一生勤儉自持,習勞習苦。民國三十五年七月十九日二十七歲時機緣成熟,由引師孫樂義,保師朱傑南二位引渡在台北「天化佛堂」求道,由陸安平點傳師為其點道。

善體師心知恩報本
一九四七年民國三十六年,李文錦老前人代表放命盧老前人領命點傳師。此後盧老前人終其一生追隨李老前人,尊師重道,長侍左右。盧老前人知道李老前人是北方人,喜歡麵食,但在那物資匱乏的年代,麵粉取得及其不易,有一日盧老前人在台北市合江街看見有人在賣玉米做的窩窩頭很開心,就買來與李老前人吃。李老前人離鄉背井,來台開荒多年,忽然吃到家鄉口味,一解鄉愁,甚是歡喜。盧老前人看見李老前人滿足的笑容,自己不自覺也開心起來。
盧老前人於道務上,順承李老前人志向,盡心辦道,從不讓李老前人操心,於侍師上處處體貼李老前人心意,以報答李老前人飄洋過海來台傳道之恩,這種尊師重道,知恩報本的躬身實踐,實為後學們的尊師敬師之孝行典範。

道念堅定窮通不移
盧老前人早年修辦,環境清苦,但其道心異常堅定,不為斗米折腰,雖羈於生活需養家活口,但每日下班後立即到佛堂幫辦,總以道務為先,日復一日,風雨不改。盧老前人曾慈悲後學說:「修道要有頭有尾,有始有終,改脾氣 ,去毛病,掃三心 ,飛四相」,盧老前人終身力行此語,真修實煉,始終如一,終至有成。

至誠盡性大德受命
正因盧老前人至誠盡性,尊師重道,保佑命之,自天申之,大德者必受命,故能承接李老前人天命,繼辦文化道脈傳承聖務。

文化道場薪火相傳
一九七一年民國六十年六月十五日夏季大典,在老前人領導下,眾道親發心,同心協力,於台北市景美區溝仔口購置兩棟平房,安座「普化佛堂」,為文化組總壇兼道務中心。
一九七四年民國六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冬季大典,在盧老前人發起下,眾道親虔誠奉獻,出錢出力,於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購置三層樓房,爾後將文化組總壇普化佛堂遷移此處。   
一九八三年民國七十二年盧老前人宏觀遠見,為道務的南向推廣,慈悲指示林義雄前人、周紫荊前人、蔡錦龍點傳師和蔡明芳點傳師等四位大德,共同至台中縣龍井鄉設立「文化道院」,為中南部辦道中心,並任命林義雄前人領導文化道院,此後道務開佈至台北、台中、桃園、台東、彰化、員林、二林、西螺、金門等地,各地佛堂也如雨後春筍,相繼而出。
一九九三年民國八十二年,盧老前人又慈悲指示林義雄前人在台北縣石碇鄉新興坑建造一座百餘坪的「玄靈塔」,安奉祭祀成道的先賢大德。並再三囑咐林前人需早日完成建造位於石碇鄉隆盛里的「儒林佛院」,爾後林前人不辱師命,順利將「玄靈塔」與「儒林佛院」建造完成。
在道務的傳承上,盧老前人慈悲指示周紫荊前人負責「普化佛堂」道場,林義雄前人負責台中「文化道院」與石碇「儒林佛院」。周紫荊前人與林義雄前人二位前人大德恪遵 盧老前人交代,繼師之志,效師之行,齊心戮力,積極開創道務,並將文化組道務由台灣開展至海外數國。
一九九三年民國八十二年六月初九日,盧老前人聖務圓滿,回天繳旨,道成天上,享壽七十有七,
上天敕封「明善大帝」。
大德老前人修辦四十八年如一日,犧牲奉獻,為法忘軀,無怨無悔,終贏得 上天敕封讚賞,文化後學與有榮焉,定效老前人懿範德風,矢志不移,薪火相傳,道脈延續。

評論已關閉。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
  • 首頁
  • 白陽三聖
  • 各前人輩
  • 參訪朝聖
  • 影音媒體